您好,欢迎进入半岛体育官方网站!

全国咨询热线

020-03846697

扬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州旧处可淹留

发布时间:2024-02-20 09:37浏览次数:

  2013年4月10日中午,在西园饭店梅岭阁,原文物局办公点,我接到时任考古所所长束家平电话,“扬州可能发现隋炀帝陵了”。话语虽少,信息很大。真如此,不仅在扬州、全国,乃至世界上都会引起轰动。我立即悄悄汇报给正在食堂吃午饭的顾风老局长和冬冰局长。三人丢下饭碗,即一起赶往西湖考古工地。在现场确认了“隋故焬帝墓志”墓志铭后,冬冰局长立即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,同时向省、国家文物局汇报这一重要发现。

  4月11日,省文物局文保处及省局专家现场考察,初步确认是隋炀帝陵。4月12日,国家文物局派出由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、原国家博物馆馆长信立祥、原江苏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林留根等组成的专家组,现场考察、论证后,专家组一致认为是隋炀帝陵墓无疑。国家文物局明确要求,调整、优化发掘计划,做好宣传引导工作,按帝陵规制开展考古工作。随即由南京博物院牵头,苏州、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负责,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担任发掘领队,系统组织发掘工作。上级文物部门特别要求,注意引导舆论宣传,未经批准,不得主动宣传。

  4月14日,《现代快报》以《扬州发现隋炀帝真墓?》为题,用一版的篇幅,报道了隋炀帝陵墓惊天现世。消息还是走漏了。一石激起千层浪。这一天,全国各路重量级媒体纷纷联系我,确认,采访。这一天,手机被打爆了,喉咙也说哑了,怎么办呢?多次请示、汇报并征得同意后,决定安排一次媒体见面会。4月16日上午,在文物局办公楼的会议室,领队束家平向媒体通报了隋炀帝陵考古重要发现,并提供了铜铺首等三件文物照片给媒体,算是对媒体有了交代。

  市委、市政府对隋炀帝陵的考古发现,非常重视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,成立工作组和专家组,统筹考古和遗址公园建设工作。自此始,遗址公园建设提上重要日程,正式启动。

  2013年11月15-16日,国家文物局、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召开隋炀帝陵墓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,国内考古界权威专家齐聚,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与萧后同茔异穴的终葬之地。在这里,有一个小插曲有必要说一说。央视对隋炀帝陵的发现高度重视,在当年4月第一时间发布了隋炀帝陵新发现的消息后,11月16日下午,央视更是派出报道组,自带导播车,现场连线新闻直播间,采访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,宣布专家论证意见。当时约定的时间为下午2:30,事先连线一到,刚刚准备开始,央视导播车的卫星锅突然烧坏了。随后,我们协调扬州电视台的转播车,顺利连线,央视新闻直播,隆重宣布这一重大考古发现,这在扬州考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,值得铭记。

  考古发掘工作甫一结束,对帝陵遗址的保护即提上议事日程。时任国家文物局的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亲临现场,考察指导,要求聘用国内最高水平的团队来设计保护方案,并支持相关保护费用。随即,市文物局工作团队专程拜访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吕舟教授,并会见其设计团队,洽谈遗址公园尤其是帝陵遗址保护设施的设计。在汇报市委、市政府有关领导同意后,市文物局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,委托其设计保护设施、博物馆、景观塑造和环境提升、陈列展览设计等一揽子方案。保护工程快速启动。

  清华大学调集专业力量,率先拿出了遗址公园概念性保护方案。按照这个概念性方案实施,公园起点不是现在的蜀霞路,而是在平山堂西路。从平山堂西路拾级而上,于蜀冈西峰上建设一座恢弘大气的博物馆,再往北行,下穿西峰路,由正南侧进入公园,自神道,参观帝陵。倘真如此,带着蜀冈西峰,也会火了、活了。

  此后,清华团队又拿出一个方案。它着眼于墓葬本体保护和文物保护展示,建设一个融遗址保护、文物展示、社会教育、融合发展于一体的大型建筑,总体呈正方形,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。

  在综合两套方案的基础上,专家和领导们历经一轮又一轮讨论、改进,再论证、再完善,终于形成最终方案,建筑规模确定为3300平方米。

  帝陵的保护设施,位于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正中央,外观借鉴隋唐时期帝陵的“覆斗”型制,并与传统建筑庑殿顶形式相结合,被专家们誉为“落地的皇冠”。其南侧设有镜鉴池,为一潭长方形景观水池,南北长49米、东西宽14米,寓意杨广寿年49岁、在位14载。水池两侧是南北向的绿坡,栽满三香樟树,营造出山水相依的意境。

  保护设施方案顺利通过了,但又一个问题迫在眉睫。那就是地下水渗漏,严重影响帝陵遗址的安全。南方多雨水。尤其是夏季丰水期,隋炀帝陵墓中的水位达到1.5米。遗址大部分又是夯土而成,墓葬长期浸泡在水中,直接影响到文物本体安全。清华大学联合辽宁有色勘察设计院,专门设计地下防渗漏工程方案。从四面帷幕止水方案到五面止水方案,再到现在的局部廊道防渗漏方案,一轮又一轮方案论证,科学研究,终克难关——既不完全断绝水源,让夯土遗址适当保持水分浸润,不出现龟裂现象,又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,防止遗址损伤。一旦地下水富盈,超过警戒水位,就会自动启动抽排功能,有效避免了国内同类型遗址夯土表面龟裂且愈发严重的情形。这一科学设计,不仅获得国家专利,更重要的是对隋炀帝陵夯土遗址起到了最实用、最有效果的保护。

  帝陵遗址保护的问题迎刃而解,出土文物的保护尤其是珍贵文物的科技保护,十年前,在扬州,还是没有办法解决。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、陕西省文保院分别对萧后遗骸、萧后冠饰进行了实验室考古。尤其是萧后冠饰的实验室考古,历时两年之久,不仅解明了冠饰结构,更有惊天发现,在钗的内腔里,发现了唐代的棉花,且其化学分子结构与现代棉花分子结构完全吻合。这一重要发现,将中国棉花的历史从宋代提前到了唐代,这也是隋炀帝陵墓考古对中国农业科技历史的卓越贡献。

  关于萧后冠饰,有一点非常遗憾。由于墓葬长期浸泡于地下水中,扬州的地下水呈酸性,对冠饰形成强烈腐蚀。冠饰与空气接触后氧化严重,冠上的饰件呈粉状样,难以复原。陕西文保院多次召开国内权威专家会议进行论证,采取最安全最保守的做法,对能够取出来的饰件逐一用碳性透明墨盒进行包装,一个饰件一个包装,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帝陵博物馆展区内能够看到的最佳的呈现状态。不过,修复专家们特别用心,按原有结构复制了两套冠饰,一套留在陕西,一套就在我们帝陵博物馆内。至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的那一套,则是我们提供三维数据,另外复制的了。

  作为国内最权威的石质文物保护基地,陕西省文保院还应邀对隋炀帝陵遗址本体开展保护工作。当时为做好发掘工作,对隋炀帝陵墓一号墓、二号墓采取了临时加固措施,主要是钢管支撑,防止坍塌。为保证公园尤其是帝陵遗址顺利对外开放,在保护设施工程结束后,我们委托陕西省文保院做了帝陵遗址本体保护方案,在获得国家批准并给予资金扶持后实施。文保院的专家们采取积极稳妥、精工细作的做法,对一号墓,用钢板替换了原有的钢管支撑,既牢固又美观,对二号墓,用钢板和有机玻璃进行加固,同时进行美化,这些美化后的加固措施,与墓葬本体的色调保持一致,浑然一体。

  帝陵遗址公园内,除了一号墓、二号墓,还有三号墓,位于博物馆的东南侧,只不过,因为文物被盗一空,只有残存的墓砖和形制。考古专家们推测,有可能是隋炀帝杨广儿子的墓葬。为有效保护墓葬,我们依据三号墓的形制,在地面通过草坪铺设进行展示,并立碑解读。除此外,公园里还有不同时期的墓葬130多处,我们通过垫土加高,形成微地形,再行栽种树木予以保护,这就是遗址公园命名的由来了。

  公园名称的题写又成为一个难点。为了不引起争议,并得到各方认可,“集字”成了最佳方案。问题是集谁的呢?郑板桥的,许多场馆在用;唐代颜真卿的,倒是集了出来,可效果与公园的气质有点不搭;又试着集了其他名家的字体,感觉上总不太满意。左右为难的时刻,顾风先生给出了一个思路,他提出集唐初虞世南的字,因为,虞世南是与隋炀帝同时代的人物,又有极大可能是撰写隋炀帝墓志铭的书法家。一谋而合,即开展行动。顾老局长亲自集字,亲自润饰,反复研究,终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公园名称。

  值得一提的,还有隋炀帝的雕像。这一雕像,历时八年,甫一竖起,便受瞩目,成为遗址公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和网红打卡点。八年前,通过招标,确定在遗址公园内建设隋炀帝的雕像,但公园的总体方案一直没有获批,也就搁置下来了。去年7月,重启雕塑话题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眼睛,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。我们最初的隋炀帝雕塑设计,原本是安放在遗址公园内里的,高达九米多。后因种种原因,移到游客中心前面安放。地点不同了,设计就要优化。首先是降低高度,与游客中心和谐协调;其次在人物的构造与神态上,选取的是战马造型,塑造的隋炀帝形象,英武强壮,器宇轩昂。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造型,一方面,突出隋炀帝的功勋卓著,开凿大运河、开创科举、三下扬州、三征辽东……又能体现出隋炀帝与扬州的密切联系。隋炀帝一生中,有十四年是在扬州度过的,他喜爱扬州,钟情扬州,寄情扬州,他创作的《春江花月夜》等多篇诗歌都与扬州有关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扬州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,地理位置尤为重要,更重要的是,以扬州为首的江南财富累积,能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。可以说,没有隋炀帝,就没有扬州唐代的繁荣兴盛。

  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过程中,我们格外重视,专门成立了文案组、展陈组、专家组。文案组负责对清华大学编制的展陈大纲进行优化,结合博物馆的现状进行调整。展陈组负责对照文案,进行历史和文物解读。博物馆的展陈,主要分为两个部分:千秋大业——隋代历史展,帝陵探秘——隋炀帝陵考古成果展。

  对帝陵博物馆的展陈设计,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。一方面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,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品质都有显著提高,“观文博、看大展”已然成为社会时尚、唯美的象征。一个普普通通的展览是吸引不了人流,带来不了人气的。另一方面,同在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,其陈列展览获得国内顶级的十大精品陈列展览,又摘得最具创新型博物馆的桂冠。四方游客慕名而来,每天游人如织,集聚人气和财气,成为扬州的网红点。我们的陈列展览,如果仅仅是出土文物展览,就会陷入泛泛的展陈,没有任何特色可言。因此,我们在文案策划时,定位上突出个性化,手段上体现创新化,形式上追求新颖化,内容上展现品质化。放眼全国,代表唐代历史的,当属西安大唐不夜城、洛阳隋唐城,经过数十年的打造和经营,已经火遍全国,成为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。我们如果一定要在唐代历史展示上与其竞争,目前还缺乏内核。唯有避其锋芒,立足自我,寻找特色,才能成功。几番斟酌下,我们的陈展着眼于隋代历史。隋朝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,但其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,创造了无数的辉煌,是流星王朝,更是彪炳史册的王朝。我们就围绕隋代断代史陈列做文章,做好文章。从试开放期间游客反馈的效果来看,是很成功的。在文物的展陈上,我们把自己的特色尽展无疑,出土文物400件(套),我们精心挑选了170余件(套),其中珍贵文物60余件(套),有全国唯一、完整的金镶玉帝王腰带、有全国唯一的一套唐代的编钟编磬。在沉浸式体验上,我们设计了裸眼3D,让出土文物立体起来,丰富起来,活生生的呈现在游客面前。科举考试的内容,我们不仅通过视频介绍科举制度的历史,更是设计了科举体验,让游客身临其境,感受氛围。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,是我们的环形屏,让观众沉浸式、立体式体验“随”炀帝下扬州。游客们游览至此,可登上龙舟,随着扬州风景的变化,感受当时隋炀帝三下扬州的乐趣。

  我们的陈列展览,不仅仅是在博物馆内。在帝陵遗址沙盘内,我们通过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,展示帝陵营造的过程,让观众和游客一目了然,掌握当时的墓葬构造知识。在帝陵遗址的北侧区域,我们又设计了“漫”画炀帝的场景,通过类似于连环画的形式,展示隋炀帝与萧后的一生。细心的观众会发现,我们将隋炀帝的牙齿隐藏在“漫”画炀帝的场景展柜里,通过放大镜,能够清晰地看到出土的隋炀帝的牙齿。之所以这样做,我们最朴素的想法是,让隋炀帝与萧皇后在此有永久的相聚。

020-03846697